国足选材乱象再现,11教练参与选拔,质量把关引质疑。
- 发布于:2024-12-17 22:44:00
- 来源:24直播网
选球员一事,理论上应由主教练全权负责,但如今国足球员选拔却有11位本土教练参与其中,美其名曰为质量把关。这一现象引起了广大球迷的关注和质疑,他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操作简直乱来。
在过去的国足历史中,教练团队庞大并不罕见。自从李铁被解职后,李霄鹏上任,众多球迷熟悉的名字如郑智、陈涛等也加入了教练组。选拔球员的方式颇为特别,先从数百人中挑选出50至60人,再逐步淘汰所谓的“不行”的球员,最终留下23人的大名单。
为了挖掘和培养2027年U20亚洲杯和2030年亚运会男足比赛的适龄人才,中国足球界特地于12月16日在海口观澜湖训练基地启动了2007年龄段精英球员训练营。能够进入此训练营的球员无疑是优质的,他们代表着中国足球的未来。
此次训练营选拔工作由11位本土教练共同参与,包括中国足球技术总监傅博、国足助教郑智和陈涛、U21国足助教黄博文以及郜林、刘建业等资深球员。这一举措一方面有助于为青少年人才挖掘培养提供质量把关,另一方面也为年轻教练提供了积累执教经验的宝贵机会,为日后走向更高舞台打下基础。
然而,为何选择这11位教练参与选拔呢?据知情人士透露,是因为他们在球员时代表现出色。但何为出色?不过是相对而言。他们究竟取得了哪些显著的成绩?中国足球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除了体系问题外,也与一些自身并未完全理解足球的本土教练长期把持国字号队伍有关。如之前的成耀东以及现任中国足球技术总监傅博,他们带领的队伍有过何等成绩?又为国足挑选了怎样的球员?
成耀东的带队战绩屡屡失败,未能培养出有用球员,反而毁掉了之前外教培养的优质球员。他在比赛中采用的让门将踢中锋的“先进”战术,更是让许多球迷大跌眼镜。
虽然人多力量大,但在选拔球员时,过多的意见和选择反而让人无所适从。是否如球迷所说,这11位教练会互相影响,使得训练营失去意义?如今国足各级球队成绩稍有起色,是否又该让这些本土教练来插手?中国足球的许多问题往往源于人情世故。说球君认为,还是应该交给外教来处理此事,大家对此有何看法呢?